湖北自考网旗下频道:湖北高考网为考生提供湖北高考信息服务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试院为准。

湖北自考网

湖北高考
高考首页 高校信息 高考动态 高考分数线 特殊招生 高考作文 高考报考
高考专题:
湖北高考报名须知 考试时间 考试政策 考试大纲 考场查询 成绩查询 录取结果查询 分数线预测 招生简章 高考院校 报考答疑 高考百科
湖北高考网 > 高考辅导资料 > 湖北高考理科综合辅导 > 2015年湖北高考生物复习必做试题二十六网站地图

2015年湖北高考生物复习必做试题二十六

来源:湖北自考网 时间:2015-04-03


湖北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必做试题二十六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努力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生物复习必做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

  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

  D.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解析: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物质进入生物群落,A错误;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CO2,B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

  答案: D2.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过程d代表光合作用,过程b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解析: 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过程d为呼吸作用,过程b为光合作用,A错误;甲为生产者,生产者在食物链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B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C正确;碳元素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流动,D正确。

  答案: A

  3.“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

  B.参与过程
②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C.不能通过增强过程
③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
①的依赖

  解析: 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过程
②指的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释放CO2;可以通过增强过程
③减少空气中CO2的含量;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人类对化学燃料的使用。

  答案: D

  4.下图所示是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
①~
⑤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

  B.增加图中甲、丁、戊等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图中的食物链只有3条

  D.大气中丙的含量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乙、丁、戊的活动和增加甲的数量能得到缓解

  解析: 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都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A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B错误;图中的甲、丁、戊只是代表营养级,所以不能确定图中食物链的数目,C错误;图中参与碳循环过程的生物有生产者甲,消费者丁、戊,分解者乙,丙为大气中的CO2库,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增多,缓解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其次是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等,D错误。

  答案: A

  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解析: 由图示中的箭头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不是分解者的呼吸增加,A错误;物质是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B正确;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C正确;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生物细胞的呼吸,也可以来自化学燃料的燃烧,D正确。

  答案: A

  6.为了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的基本不变

  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实验组为a组,对照组为b组,控制单一变量,A正确;B项中的a应该是不变,b可能会部分减少;因为典型土壤中含微生物多,所以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最好,C错误;因为没有必要再加一个对照组,D错误。

  答案: A

  7.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的传递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解析: 据图可知,a表示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表示碳元素返回大气,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实现的,B正确。夏季光合作用强,植物积累有机物,则a>b+c+e,D错误。

  答案: D8.右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丙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D.
①代表光合作用,
②代表呼吸作用

  解析: 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CO2;
①表示食物链,
②表示细胞呼吸,
③表示光合作用。丙代表的不仅包含原核生物也包括一部分真核生物。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CO2库的是________,表示分解者的是________。

  (2)D→E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流动,E→A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流动;B→D过程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发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表现出________的特点。

  (3)若C取食A的比值由1/5变为1/2,则C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解析: CO2库中的CO2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体内,生产者体内的CO2可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到CO2库中,可见生产者和CO2库是通过双向箭头相联系的,CO2库只有1个箭头指向外、生产者有多个箭头指向外,故CO2库是D,生产者是E;生产者、各级消费者以及CO2库和分解者联系的箭头都是单向的,分解者只有1个箭头指向外,故分解者是F。当C取食A的比值为1/5时,设C的能量为X,则需A的能量为(X/5)×10+(4X/5)×100;当C取食A的比值为1/2时,设C的能量为Y,则需A的能量为(Y/2)×10+(Y/2)×100。综合两式得到,(X/5)×10+(4X/5)×100=(Y/2)×10+(Y/2)×100,Y/X≈1.5,则C的能量约是原来的1.5倍。

  答案: (1)D F (2)CO2 有机物 细胞呼吸 逐级递减 (3)1.5

  10.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据图回答:

  (1)碳元素从B流向A、C和从A流向C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的。

  (2)图中B为________;A为________;C为________;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A、C均可通过__________作用将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返回大气中。

  (4)若B为绿色植物,则a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CO2可进入B,表明B为生产者,即自养生物,而B与A都可被C利用,表明C为分解者,则A应为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均可通过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将CO2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图中a、b应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前者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后者则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答案: (1)有机物 (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释放出来 (3)呼吸 有机物 CO2、H2O等

  (4)线粒体 叶绿体

  11.某课外实验小组欲探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下面是该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加以完善。

  (1)实验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2)实验原理:将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用pH试纸测定此系统所发生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探究碳的转化情况。

  (3)材料用具:试管架、4支试管、铝箔4张、光源、若干只大小差不多的田螺、若干枝大小差不多的金鱼藻、50 mL量筒、去氯的水、pH试纸。

  (4)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支相同的试管,加入等量的去氯的水,并编号1、2、3、4。

  第二步:1号试管什么都不加,作为对照。2号试管加入一只田螺,3号试管加入一枝金鱼藻,4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测定每支试管中的pH后用双层铝箔将试管口封住。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1号试管pH无变化,2号试管的pH______,3号试管的pH上升,4号试管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碳在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转化。

  解析: 光合作用消耗CO2,呼吸作用产生CO2,因此两者均可引起溶液pH的变化。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1~3号试管的设置可判断4号试管应同时加入田螺和金鱼藻。2号试管中田螺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溶于水中引起溶液的pH降低;3号试管内金鱼藻消耗CO2引起溶液的pH升高;4号试管中同时加入田螺和金鱼藻,因此试管内的CO2浓度可能不发生变化,或因总的呼吸作用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不相等而导致溶液pH略有变化。

  答案: (4)第二步:加入一只田螺和一枝金鱼藻

  第四步:将试管放在较强的光源下照射

  (5)下降 无变化(或略有变化)

结束
特别声明: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湖北自考网”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湖北自考网(www.hbzkw.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考试交流群 获取择校方案
考试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

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专升本院校 资格证 其它热门栏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