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网旗下频道:湖北高考网为考生提供湖北高考信息服务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试院为准。

湖北自考网

湖北高考
高考首页 高校信息 高考动态 高考分数线 特殊招生 高考作文 高考报考
高考专题:
湖北高考报名须知 考试时间 考试政策 考试大纲 考场查询 成绩查询 录取结果查询 分数线预测 招生简章 高考院校 报考答疑 高考百科
湖北高考网 > 高考辅导资料 > 湖北高考理科综合辅导 > 2015年湖北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实验基础网站地图

2015年湖北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实验基础

来源:湖北自考网 时间:2015-05-06


湖北2015年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实验基础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努力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低档题

  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

  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解析 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不能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项错误。

  答案 C

  2.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要从混有Na2SO4的Na2Cr2O7晶体中得到Na2Cr2O7晶体,需要进行三个操作。这三个操作不包括(  )。

  A.升温结晶 B.趁热过滤

  C.降温结晶 D.蒸发结晶

  解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为了得到较多的Na2Cr2O7晶体,应把固体混合物溶解在热水中(或升温结晶),为了防止Na2Cr2O7晶体析出而损失,需进行趁热过滤得到热饱和溶液,再降温至50 ℃左右,即析出Na2Cr2O7晶体。

  答案 D

  3.欲鉴别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1的KCl、(NH4)2SO4、NH3·H2O和H2SO4四瓶无色溶液,下列实验方案最佳的是(  )。

  A.用pH试纸鉴别

  B.分别用闻气味和pH试纸鉴别

  C.分别用BaCl2和NaOH溶液鉴别

  D.用Ba(OH)2溶液鉴别

  解析 从原理上分析,选项所给方案都正确。B、C选项的操作步骤显然多于A和D。A选项利用四种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和(NH4)2SO4、H2SO4溶液的酸性强弱不同,用玻璃棒蘸取试液,取样少量进行鉴别方便且无污染,而D选项则取样较多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所以A选项为最佳方案。

  答案 A

  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AlCl3溶液和过量氨水制备Al(OH)3

  B.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3

  C.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的溴

  D.用足量铜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

  解析 铜与FeCl3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又引入新的杂质CuCl2,故D错误。

  答案 D

  二、中档题

  5.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列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

  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

  D.e内气体颜色变浅,d内气体颜色加深

  解析 A项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不好;C项加热时NH3逸出,溶液红色变浅;D项热水中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深。

  答案 B

  6.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双选)(  )。

  A.实验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Ⅱ:测定未知盐酸的浓度

  C.实验Ⅲ:制取并观察Fe(OH)2沉淀

  D.实验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溶液

  解析 A中形成了封闭系统,能够形成内外气体压强差,可以检查装置气密性,故A正确;盛装NaOH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故B错误;用苯液封,防止空气中氧气氧化Fe(OH)2,故C正确;浓硫酸稀释应该在烧杯中进行,故D错误。

  答案 AC

  7.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其中的实验用品均能用到且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探究内容 实验用品 A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坩埚钳、燃烧匙、氯气、铜丝 B 铝热反应 铁架台、大蒸发皿、普通漏斗、铝粉、Fe2O3 C 实验室制备氨气 试管、集气瓶、酒精灯、NH4Cl、Ca(OH)2 D 用KMnO4晶体配制500 mL 0.1 mol·L-1 KMnO4溶液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酸式滴定管、KMnO4

  解析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不需要燃烧匙,A错;铝热反应不用普通漏斗(用的是纸质漏斗),B错;配制KMnO4溶液不需要酸式滴定管,D错。

  答案 C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解析 中和滴定时锥形瓶无需用待测液洗涤,A项错误;NaOH溶液应该盛放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B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项错误;蒸发NaCl溶液时,当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溶液,D项正确。

  答案 D

  9.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NO,设计如图实验(实验过程中活塞2为打开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关闭活塞1,加入稀硝酸至液面a处

  B.在装置左侧稍加热可以加快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速率

  C.通过关闭或开启活塞1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D.反应开始后,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还不能证明该气体为NO

  解析 如果关闭活塞1,稀硝酸加到一定程度后,左侧液面将不再升高,即不可能加到液面a处,A错误。B正确。关闭活塞1时,产生的气体聚集在铜丝附近使得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当左面铜丝接触不到硝酸后,反应停止;由于活塞2是打开的,打开活塞l后,两边液面恢复水平位置,继续反应,所以活塞l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C项正确。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此时还要打开活塞1使得该气体进入上面的球体里,看到有红棕色现象(生成NO2)才能证明生成的是NO气体,D正确。

  答案 A

  10.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分析试题,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固体药品,干燥但易潮解的物质也应放在适当的容器(小烧杯)内,而不得与天平托盘直接接触,A选项NaOH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能用纸片称量,应用小烧杯迅速称量;B选项氯气的收集要用排饱和食盐水法;C选项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 D

  12.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对今后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可在实验室中模拟进行

  B.工段
②是风化过程

  C.在工段


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工段
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解析 工段
②是MgCl2·6H2O加热失水的过程,而不是在空气中自然失水,不属于风化,B错。工段
④中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溴被还原,C错。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所加试剂均需过量,要注意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后面加,以除去过量Ba2+,D错。

  答案 A

  13.某学生做完实验以后,采取以下方法分别清洗所用仪器:
①用浓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
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
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过FeCl3溶液的试剂瓶;
⑤用NaOH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你认为他的操作(  )。

  A.
①不对 B.

④不对

  C.

⑤不对 D.全部正确

  解析 
①中残留物为Ag,它不溶于氨水,常用稀HNO3除去;
②中残留物为I2,它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洗去;
③中残留物为K2MnO4和MnO2,其中K2MnO4用水即可洗去,但MnO2难溶于水,可利用其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MnCl2而洗去;
④中残留物主要为Fe(OH)3,能用盐酸洗去;
⑤中利用苯酚的酸性使其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酚钠而洗去。

  答案 A

  14.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干燥SO2 B.实验室制取并收集O2

  C.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D.吸收氨气

  解析 碱石灰与SO2反应,A错误;O2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应在制取氧气的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以防堵塞导管,B错误;导气管中的氨气与稀硫酸接触且反应,不能防止倒吸,D错误。

  答案 C

  15.下列关于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氨水时生成白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存在

  B.欲鉴别FeCl2溶液、AlCl3溶液和AgNO3溶液,向3种待测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氨水

  C.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存在

  D.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存在

  解析 选项A中生成的Al(OH)3沉淀不溶于过量的氨水,A错。选项C中实验现象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O或HCO或SO等,C错。选项D中实验现象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SO或Ag+,D错。

  答案 B

  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装置
①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

  B.可用装置
②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可用装置
③从海水中蒸馏得到淡水

  D.可用装置
④把胶体粒子从分散系中分离出来

  解析 A项中,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B项中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项中海水蒸馏可以得到淡水,可使用蒸馏的装置;D项中胶体粒子能够通过滤纸,故D项错误。

  答案 D

  17.下列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双选)(  )。

  A.甲图所示装置可以检验有乙烯生成

  B.乙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取金属锰

  C.丙图所示装置用来洗气,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D.丁图所示装置用来分离乙醇和乙酸

  解析 由于乙醇易挥发,因此甲图所示装置中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可能是乙醇;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

  答案 AD

  三、高档题

  18.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表格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 a b c d A SO2 浓硫酸 Cu H2O 浓硫酸 B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硫酸 C NH3 饱和

  NH4Cl溶液 消石灰 空集气瓶 固体

  NaOH D NO 稀硝酸 铜屑 H2O 浓硫酸

  解析 SO2能够溶解在水中,选项A错误;氯气能够溶解在NaOH溶液中,选项B错误;实验室中制备氨气采用的是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的方法,且氨气应该用向下排气法,选项C错误;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装置体系中含有氧气,反应开始时,NO气体中含有少量的NO2,故c为水,可以除去NO2,d为浓硫酸,可以除去NO中的水蒸气,然后用注射器收集干燥的NO气体,选项D正确。

  答案 D

  19.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解析 NaOH溶液也能吸收Cl2,A项错误;加热NH4Cl易分解成NH3和HCl,B项错误;纯碱是细小的粉末,会漏下去的,同时制取的CO2中混有HCl和H2O,C项错误;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且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CCl4和水互不相溶,D项正确。

  答案 D

  20.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二: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和溶液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大

  C.方案一可能产生氢气,方案二可能剩余铜

  D.实验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解析 若B为浓硝酸,铝发生钝化,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导致铝的质量偏大,故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B项不正确。

  答案 B

结束
特别声明: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湖北自考网”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湖北自考网(www.hbzkw.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考试交流群 获取择校方案
考试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

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专升本院校 资格证 其它热门栏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