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网旗下频道:湖北高考网为考生提供湖北高考信息服务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试院为准。

湖北自考网

湖北高考
高考首页 高校信息 高考动态 高考分数线 特殊招生 高考作文 高考报考
高考专题:
湖北高考报名须知 考试时间 考试政策 考试大纲 考场查询 成绩查询 录取结果查询 分数线预测 招生简章 高考院校 报考答疑 高考百科
湖北高考网 > 高考辅导资料 > 湖北高考文科综合辅导 > 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模拟训练题: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网站地图

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模拟训练题: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来源:湖北自考网 时间:2015-03-24


湖北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训练题: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中,湖北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历史模拟训练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铁路在中国开始出现于(  )

  A.明末   B.晚清

  C.民国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了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此时属于晚清时期。

  答案:B

  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解析: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轿车虽然方便、先进,但由于解决不了落后的尊卑观念受到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冷遇,说明落后的封建观念阻挡了先进文明的传入。

  答案:D

  3.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1912年9月27日,中国《时报画报》刊出了右图漫画。该历史漫画(  )

  A.表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B.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

  C.印证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D.反映了中国人要实现自修铁路的梦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说明修建铁路的计划制定了,但是并没有实现,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

  答案:B

  4.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  )

  
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 
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 
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A.


③ B.


  C.


④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状况,特别要注意“1937年”这个时间限制,当时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还没有铁路联系。西南地区出现新铁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故可排除
④,选A项。

  答案:A

  5.(2014·临沂高一检测)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C项。汽车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初,排除A项;铁路在19世纪70年代才在中国出现,排除B项;军舰是军事专用,不可能用于商业运营,普通人更不可能乘坐,排除D项。

  6.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可以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不包括的是(  )

  A.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B.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

  C.加强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促使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居住

  解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加强了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流,而人们涌向大城市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

  答案:D

  7.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8.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C.通过电话了解

  D.通过无线电报传送信息

  解析:1920年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排除A项;火车速度较慢,往返时间长,排除B项;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但此后的发展非常缓慢,排除C项。20世纪初,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主要用于官商通报,故选D项。

  答案:D

  9.据1940年统计,中国平均每74平方公里才有1千米公路;同是国土辽阔的苏联,同年每7.8平方公里即有1千米公路。中国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破坏

  B.近代中国民生凋敝

  C.苏联重视公路建没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公路建设。题干材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公路建设缓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制约。故答案为D项。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苏联公路建设发展的原因。

  答案:D

  10.目前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电话的普及,电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国家的疆域无关。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巨变,加快了现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材料二 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几,真是有辱国格!”

  ——保守大臣

  “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

  ——黄包车夫

  “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和轮船招商局自身的属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三小问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传入中国的影响。

  答案:(1)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

  (2)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2.群众舞蹈是群众用以自娱自乐的舞蹈活动。它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是—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代表着时代文化的发展,代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很多中国人跳的是苏联式的华尔兹交谊舞,机关、部队的工作人员都要学会跳舞(图一)。苏联援华人员在中国的业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交谊舞会。但1957年后,交谊舞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材料二 忠字舞(图二)动作粗放、简单、夸张。主要动作设计有: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主席;手指怒指地面表示彻底砸烂资产阶级;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跳舞时手里通常以《毛主席语录》(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交谊舞在中国一些城市中重新流行起来,并逐步成为中老年人闲暇时社交、健身的重要方式(图三)。同时,新从西方传入的迪斯科舞则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风靡一时。进入21世纪,街舞成为青少年舞蹈的首选(图四)。

  (1)结合材料一,简析苏式交谊舞在中国流行及后来消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忠字舞流行于哪一历史时期?忠字舞的流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3)结合材料三,现在的群众舞蹈有何特点?简要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群众舞蹈的演变为例考查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联系当时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来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红太阳”“革命”“《毛主席语录》”等,可以判断其所处时代及社会状况。第(3)问,“特点”从材料中提炼即可;“原因”要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入手。

  答案:(1)流行原因:中苏关系友好,苏联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影响巨大;中国实行学习苏联的政策。消失原因:中苏关系恶化并最终破裂;中国“左”倾思想严重。

  (2)“文革”时期。个人崇拜思想严重;民众文化生活贫乏。

  (3)特点:舞蹈种类多;受西方影响大;参与群体广泛。

  原因: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更解放;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改革开放后,政治氛围更加宽松。

结束
特别声明: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湖北自考网”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湖北自考网(www.hbzkw.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考试交流群 获取择校方案
考试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学姐学长同城考生自由互动

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专升本院校 资格证 其它热门栏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