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简答题
1、 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
答: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它永远是发展变化的。其原因是:(1)时代的原因。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变代发展。(2)文学自身的变代。根据考察,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自身的变代运动,这就是由再现到表现,再由表现到装饰,一般总是这样螺旋式发展。文学自身的这种运动。(3)不同群体不同地位的人,观点不同,对文学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以上三点是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代的原因
2、 文学是什么?
答: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的语言艺术。
4、 什么是符号论的文化教育定义?
答:符号论认为,文化教育是人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产生的具有意义的精神产品,它不同于广义和义的文化教育定义。
5、 文学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答: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惮憬人类的末来。
6、 文学与科学文化教育关系是怎样的?
答:文学(包括艺术)与科学文化教育(我们这里指的自然科学)是不同的,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放科学的视野。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美,但文学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但是,文学与科学文化化中,科学文化以它的理性智慧的知识性和深刻性塑造了文学家,进而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从某些方面启示艺术文化的开展。反之,艺术文化以它的情感智慧,影响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动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文学与科学永远是关联在一起的,文学与科学一样参与了开发世界的统一过程。
7、 文学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这是应该加以区分的,所谓“文之与史,较然异辙”。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无论历史还是文学。都可以达到对事物的普遍性的揭示。就历史而言,辩证表明:历史路径是螺旋型一升的,每一种社会形态(如历史人物、历史行为等)都可能在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重复若干次,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出现的相似点,就是沟通历史和现实的桥梁,从而具有普遍性。就文学而言,并不因其虚构性而丧失真实性和普遍性。就文学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层面说,它能深入到现实的底层,达到对现实生活的本质规律的揭示。
8、 人的审美活动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答:审美的实现需要如下四个层面协同合作:(1)主体心理层,审美的审,即现照一感司一,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即以人人的心理器官去审察,,感悟,领悟,周围现实的事物或文学所呈现的事物,在这观照感悟过程中,人作为主体的一切必理贡制,包括注意,感知,回忆,表象,联想,情感,想象,理解等一切心理机制处在高度活跃的状态。(2)审美对象层,审美的美是指现实事物或文学中所呈现的事物,这是审的对象,对象很复杂,不但有美,而全有丑,还有崇高,审悲,审喜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审美。没有审美的对象,审美活动不可能形成。(3)时空心境层。审美作为一种活动必须有特定的心理时空的关系组合。在审美活动中。孤立的事物无所谓美联社或不美。马克思的话对我们是一个重要的提示;美不是无条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宛若间,对不同的人,这不同的人,这是不一样的,(4)历史文化层。审美活动的实现还必须有历史文化的条件。因为审美活动不但是瞬间的存在,它的每一次实现都必然渗透人类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达室统,同时历史文化传统又渗透,积淀到每一次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感觉到审美活动让我们想起了过去的什么。美往往是文化传统凝结的成果。
9、 文学的审美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文滨审美活动具有更大包容性。文学的这一特点充地映现现在文学审美活动上面。审美活动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审美可以融化生活的一切,人容。所以文学的审美最为辽阔丰富,文学的审美对象中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有崇高,。就是说在文学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情感或拥抱或排或喜爱或憎恨一切,生活里的一切都可以当作审美观照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作家和读者的诗意的过滤,文学审美活动所具有的包容性,是别的艺术不可能达到的,(2)文学的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比其他艺术更深刻。因为同语并非物质性材料,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词不达意义是一种眼前外在事物,而永远是在心领神会,使人们能够心领神会直接趋向认知,思考,便于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深入的把据。所以,我们不能不说文学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思想性的艺术,甚至可以直接称为思想的艺术。
10、 经验与体验有哪此联系与区别?
答: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些属于经验,有些属于体验。人的经验是他的生物的或社会的阅历,大致说来,其中又可分为两和。一种是纯经历性的,就是说他经历了这件事情,并有相关的常识和知识;还有一种则不但有过这个经验,而且在这经历中见出生命的深刻的意义,动人的竺意和个性色彩,那么这经验就成为一种体验了,所谓体验是经验是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可见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经验的升华。
11、 什么是文学文本?怎样理解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答: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是指存在方式。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着清楚的分别;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尚末阅读的衙言形态,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被读者阅读才变成文学作品。这一区分有助于使文学文本的基本的语言性显示出来。
13、 中西方是怎样认识文学文本层面的?文学文本有哪些基本层面?
答:中西方是从不同角度探讨文学文本的层面问题的。中国古代文论文学文本层面观;认为文学文本由言(粗)意(精)两层面构成。这两种层面观从可见(外在“)与不可见(内在)的分别上去立论。这种文本层面理论传统对于我们今天认识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应是有启发意义的。西方也存在着大致两类文学文本层面观,一是两层面说,主张文学文本包含外在语言层面和内在意蕴层面,二是四层面说,认为文学文本由更为复杂的四层面组成。这些论述同样可以给予我们的文学文本层面划分以启迪。
我们认为,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文学语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1)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它构成了文学文本的基本现实,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2)文学形象系统是读者通过对文学文本语言组织的阅读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感性生活画面,它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学意蕴世界的中介性层面,处在核心层面。(3)文学意蕴世界是读者通过阅读文学语言组织和形成感性生活画现而体昧出的深层体验空间,它是文学文本报最深层面。
14、 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它的特性如何?
答:作为文学文本的直接现实,语言决不是零散地,随意地或杂乱无章地堆砌在文本中的,而是呈现为一种整体构造,这就是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具体说来,文学语言组织具有如下三种特性,第一,文学语言组织是符号构成,人类创造的符号多种多样,除了语言的随意照搬的产物,而具有自身的语言存在方式,每一部文学文本都具有自身的语言性构造。第二,作为一种语言构造,文学语言组织具有一目的的过程中,这种语言可能呈现出独特特征,从而传达出作家的独特个性。以上表明,文学语言组织呈现出语言性构造、整体性及表现性的与个性特征等特性。
15、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答:文学形象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本,而是经由人类心灵创造的艺术形式,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更高的心灵旨趣,在艺术中它体现着审美理想。所谓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所谓观念尺度不过是人们在自觉的审美联活动中为自己下意识地设定的关于美的种种标准;所谓范型模式则是合乎上述标准的感性形态。文学形象的至境形态便是这种范型模式的具体体现。审美理想一方面通过个人的审美实践显示出个人的性格特色,另一方面又以范型模式的形式体现为民族审美趣味的共同性及至人类审美理想的共同性,从而制约着全民族及至全类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这样,文学形象必然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家们不仅可以把生活中美加以集中、升华,加工成正面体现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还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在审美理想的光照下,把生活中丑陋转化为艺术美。所以各类文学形象都体现着或者折射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从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满足人类高尚的心灵旨趣,与自然物象明显地区别开来。
16、怎样理解典型的特征性?
答:特征性是典型必备的美学特征。所谓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介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贴性,特征的特点就在于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可分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这是人物性格最基本方面,它使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
252023-03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汇总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汇总
-
252023-03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十章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十章
-
252023-03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九章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九章
-
252023-03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八章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八章
-
252023-03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七章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七章
-
252023-03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六章湖北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考试大纲:第六章
已帮助10w万+意向学历提升用户成功上岸
毛泽东思想概论
培训优势:课时考点精讲+刷题+冲刺,熟练应对考试题型。全程督促学习,安排好学习计划。 毛泽东思想概论...自考培训英语二
本课程既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质课程,它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英语二...自考培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自学考试大纲和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进程,共产主义社会及其进程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培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科学性、知识性以及实践性和修养性。它包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质、学习成才和法律本质等内容,指导和回答大学生在人生、抱负、信念等方面遍及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培训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依据中央审定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大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设计了十章,集中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直到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16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培训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