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网旗下频道:湖北成人高考网为考生提供湖北成人高考信息服务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试院为准。

湖北自考网

成人高考
成考首页 成考简章 成考院校 成考专业 成考答疑 成考经验 网上报名
成考专题:
湖北成考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招生对象和条件 报考费用 考试科目 照顾政策 准考证打印 成考模拟考试 成绩查询 历年录取分数线 录取查询
成人高考辅导报名
湖北成人高考网 > 湖北成考辅导资料 > 高中起点 > 语文辅导 > 2015年湖北成考高起点语文复习:故都的秋 2021年成人高考语文辅导_复习资料_成考语文作文_古诗词识_文言文网站地图

2015年湖北成考高起点语文复习:故都的秋

来源:湖北成人高考网 整编:湖北自考网 时间:2015-05-09 浏览:25027

湖北成人高考资料领取


湖北201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复习:故都的秋


  2015年湖北成人高考将于10月24日-25日举行,湖北成人高考网整理了2015年湖北成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故都的秋》写作背景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课文重点讲解

  1、从《故都的秋》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作者又通过写什么样的景物去抒发自己怎样的深情?

  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题目中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初读完此篇课文,仿佛看到一个青布长衫的旅人,在凄风苦雨间彷徨叹息思索。

  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2)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 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奇景

  2、秋声寂寞,秋色冷清,作者在这样的清静的秋声秋色里会品味到一种什么样的秋味呢?意境是什么呢?

  意境是内在的情趣与外在景物的融合。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境,即眼前之景;二是意,即心中之情;情景相生。景物本来是没有感情的,作者带着某种特定的感情来看景物,那么景物就染上了作者的感情。感情的不同则对于同一景物的观感也不相同。这就是我们美学上常说的“移情作用”。

  主观的情是——悲凉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笔下渲染的秋是冷清的,又是寂静的,更是美丽的,美好的事物在秋天里凋零,作者将自己对美好事物在秋天里的无情易逝的同情与悲哀深深的藏在这简淡的文字中。让我们从悲凉中读到了眼泪,从眼泪中又读到了美丽。体会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凉。

  3、作者为什么会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 静 与悲凉”?

  主观上,作者当时因白色恐怖而抑郁苦闷 逃避现实。因而,作者用这种感情来看外界时,看到的就只能是冷清的秋色,听到的也只能是寂寞的秋声。那么,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不写香山的红叶,为何不写颐和园的游人如织。

  1)作者既是描写故都之秋,为何还要写南国之秋?是否闲笔?

  明确:全文既直接描写故都的秋景,又通过写南国之秋来间接写故都之秋。直接写从故都的秋景的声 色着手,抓住特点,突出了故都秋景的“清 静 悲凉”,间接写通过二者的对比,也反衬出故都秋景的特点。

  2)用三个字来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

  明确:“慢”“润”“淡”

  作者的感觉是“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为什么呢? 秋景看不饱,秋味尝不透,秋意赏玩不到十足。在南方的秋景中作者难以沉醉其中,那湿润的空气,那熙攘的人群难以触发作者对秋的人生况味,只能使郁达夫更深深的思念北国之秋。

  4、小结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底蕴,特别是“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一句,明确指出了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感情特点。了解了作者感情的特点,将有助于下面我们对本文景物特点的分析,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5、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那么文中集中描写故都秋景这一特点的是在哪些段落?

  明确:从第3到第11自然段。

  问:这些段落中写了哪些主要的景?

  明确:第3段主要写了秋花(牵牛花),第4段主要写了秋树(槐树),第5段主要写了秋蝉,第6——10段主要写了秋雨,第11段主要写了秋树(果树)。

  《故都的秋》文章结构

  1、问: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主要在2和13自然段,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

  2、问:那么作者是抓住江南秋天什么特点来衬托故都的秋的?在结构安排上, 为何要一前一后?

  明确:分别抓住其“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自然段,后者在第13自然段,这 样在结构上就形 成了前后呼应。

  3、问:好从这篇文章结构来看,2和13自然段相呼应,假如1、14自然段也相呼应,那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更加严谨了,试问这两段是否有呼应?

  明确:第1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14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都是抒发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恋”是在离开故都之时,其实质是一样的。所以1和14自然段也构成了呼应。

  4、问:最后来看第12段,这一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段采用议论,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了突出“故都之秋”。

  5、问:文章的题目“故都的秋”能否改成“北平的秋”。

  明确:如题作“北平的秋”,意味就不同,与作者所表达的忧时伤国的深沉情感不相吻合。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战争相继发生之后;用“故都”一词更能折射作者的悲凉思绪,表达对国家的深深的隐忧,表达他“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且“故都”含有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故都的秋》写作特点

  1、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使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

  但是“故都的秋”,又并没有因为作家的主观感情而受到扭曲,失去了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子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了寥寥数笔作勾勒,便将谈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光反射。

  2、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和情思。

  总之,《故都的秋》极其完美地体现了物与我,情与景之间的和谐统一。清净悲凉的艺术感受既源自作者的内心体验,又是通过景物描写所传达出特有情感。作者所追求的清净悲凉的情境是他这一段时期生活的真实反映。虽然作者脱离了政治、脱离了斗争,但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热点关注:

  • 2024年湖北成人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可以查?及格线是多少?
  • 湖北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没过怎么办?能补考吗?
  • 2024湖北成考什么时候考试?多久出结果?
  • 2024年湖北科技学院成考学士学位外语考试成绩查询的通知
  • 2024年湖北成人高考报名费要多少钱?怎么交?
  • 结束
    特别声明: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湖北成人高考网”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湖北成人高考网(www.hbzkw.com/ck/),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2.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或侵权,请联系我们沟通解决。最新官方信息请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各教育官网为准!
    微信公众号 抖音交流群
    湖北成人高考微信公众号

    湖北成教网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成考政策、通知、公告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课件。

    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专升本院校 资格证 其它热门栏目 最新更新